沈陽森林動物園大熊貓館概念設計
2020.10.27


項目地址:沈陽市   建筑面積:3800㎡    設計時間:2016    發展階段:已竣工


整個園區存在設施老化,投入不足的問題,但是已經形成的山水格局,和道路環繞水系的景觀框架,在國內的動物園中是非常少見的。這是未來園區發展最重要的景觀資源。

熊貓館的選址,呼應從入口組團到現狀狼區的景觀體系,成為水系的對景。熊貓館的建設,可以界定出一個新的園區,以步行為主,電瓶車為輔,解決了舊園區流線過長,而導致的觀賞方式過于單一的問題。此外,該區域地形平緩,景觀資源豐富,未來可以植入更多的場館,打造新的園區形象。

現有的選址在日照,朝向,地形坡度,以及現有植被等方面均滿足動物專家的要求?,F有場地有條件圍合熊貓館,其他場館,及公共服務設施,而形成一個綜合性的組團,不僅利用園區的縱深,把游客吸引到園區的中心;而且有利于未來以此為樞紐,重新規劃整合游客動線。遵循場地現有高差,將場地的自然條件作為建筑設計的元素之一,充分體現尊重自然的理念。大熊貓館主體建筑輕微嵌入場地內的北坡,館內參觀路線隨坡而上,依附地勢,完成從一層游客服務中心到二層熊貓展廳的過渡。坡地頂點,既規劃用地南側,布置三個熊貓室外活動區,來訪者可在二層室外平臺俯瞰所有熊貓,360 度的熊貓元素將參觀體驗帶入高潮。

建筑的景觀性“在己無居,形物自著?!边@是一個景觀建筑。建筑是景觀的配角,建筑的介入,不是創造一個視覺焦點,而是指引游客重新發現景觀的意味,充分發掘山水樹木這些景觀資源的潛質。

建筑依山就勢,形成一個自然環繞的流線,步移景易,把動物和自然融為一體,創造更豐富的觀賞體驗。建筑消隱于景觀之中,只是界定路徑,以及界定游人觀看的方式。建筑激發游客和自然環境的互動,以及游客與熊貓的互動。游客與自然環境的互動,主要是指模糊人造環境和自然環境的界限,讓游客在不自覺中進入到更自然的環境里,恍惚間不知身在何處。

游客與動物之間的互動,主要是指革新原有動物園單一觀賞動物的方式,整個觀賞線路濃縮了遠眺,俯瞰,平視,仰視,甚至偷窺等多種觀看模式。此外,游客和動物之間的互動,也包括更多的可參與的游樂方式,包括虛擬的互動,多媒體,豐富的周邊產品的開發,以及餐廳等服務設施與熊貓場館之間的互動。游客可以一邊休息,享受熊貓主題的美食,一邊看窗外的熊貓,享受它的大餐。流線的設計,充分體現了“浸入式”的觀賞理念。人不是觀看籠子里的困獸,而是先進入到動物的自然狀態的環境里,再來觀看動物。

動物福利及自然保育教育

在熊貓館里,熊貓和游客均是設計的主體。游客并不總是自然和野生動物的消費者。設計通過遮蔽一些游客動線,為熊貓提供了更安靜,不為打擾的區域;而游客,通過“偷窺”的行為,也進行主體之間的轉換,意識到動物是自然的主人,而人反而是被關在房間里的“客人”。






相關活動
首頁 - 項目展示 - 文旅專項
夫妻性生活视频 - 视频 - 在线观看 - 精彩短片 - 品善网